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慈善典型 > 慈善故事 >

张謇先生的六十大寿

张謇先生的六十大寿

    张謇先生自号啬翁,平日里生活非常节约。吃饭通常一荤一素,朋友来了也只是加个菜。用过的信封也舍不得丢,常常把信封拆开后,反过来重新黏起来再用。他在南通兴实业,办教育,对于慈善事业也倾注了一生心血。

  1912年,张謇六十岁。六十寿诞,原本值得花巨资隆重地庆祝一番,他却把宴客的钱和亲友的馈金一并拿出,建立了南通第一家养老院。他还约定十年后的七十寿辰再捐赠一所养老院,1922年南通第三养老院如约建造。期间,第二养老院则有张詧出资建造。第一养老院能容纳120人,十年间在此养老的有250多人,第三养老院则能容纳146人。谈到创办养老院的原因,张謇说,“慈善事业,迷信者谓积阴功,沽名者谓博虚誉,鄙人却无此意,不过自己安乐,便想人家困苦,虽个人力量有限,不能普济,然救得一人,总觉心安一点。”

  大寿过后没多久,张謇又亲自忙着筹建并规划残废院和盲哑学校。对于残废院收养的人,张謇规定凡是残废者,不论年龄,不论籍贯住所,均可入院,包办吃饭穿衣。创建一所慈善性质的盲哑学校,是张謇多年的心愿。早在1903年,张謇赴日考察时,曾专门考察过日本的盲哑学校,此后致信江苏按察使,希望官方兴办盲哑学校,未果。1911年赴北京之际,又考察烟台芝罘盲哑学校。历时四年苦心竭虑,1915年,张謇创办了“狼山盲哑学校师范科”,着力培养盲哑师资。其后,又在狼山北麓购置土地,创办了狼山盲哑学校,并亲自担任校长。这是中国第一所盲聋合校,也是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独立设置的盲哑学校。(来源:中华慈善博物馆)

扫二维码关注服务号 扫二维码捐赠爱心款 扫二维码关注订阅号